打造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制造強省,先進制造業集群是關鍵。日前,在全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暨新一輪制造業“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推進會上,浙江公布第一批47個“ 浙江制造”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核心區、協同區創建名單,全省共20個“浙江制造”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核心區,27個“浙江制造”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協同區入選。其中,瑞安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底盤系統)、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化工新材料)成為“浙江制造”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協同區創建對象。
“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浙江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關鍵立柱”。它包含新一代信息技術等4個世界級先進產業群、高端新材料等15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和一批高成長性“新星”產業群。
浙江在15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的每一個集群中,遴選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優勢突出的縣(市、區)作為重點區域,創建“浙江制造”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核心區或協同區。
據悉,首批47名“種子選手”,集中在集成電路、智能光伏、高端軟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智能電氣、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現代紡織與服裝、煉油化工、精細化工等九大省級特色產業集群。
我市兩大產業集群成為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協同區創建對象的優勢是什么?“此次入圍創建名單的兩大產業,都是我市重點培育的產業集群,這幾年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勢頭,在全球價值鏈創新鏈產業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
從一顆螺絲釘起步,規上產值達381.1億元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我市汽車零部件企業紛紛加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產業步入了全新的智能時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應運而生、不斷發展。

從一顆螺絲釘做起,經過50余年的艱苦打拼和摸索,瑞安汽車零部件企業已為國內100多家整車生產企業配套供應商,產品遠銷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2年產業規上產值達381.1億元,曾獲得“中國汽摩配之都”“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國汽車零部件(濾清器)制造基地”“國家火炬瑞安汽車關鍵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等稱號。近年來,我市還相繼被列入汽車零部件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省級分行業試點、省汽車零部件數字化車間和無人工廠培育創建試點、省汽車零部件產業智能化技術改造專項激勵試點。
“歷經從小到大、整零協同,到如今的進軍新能源賽道,瑞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呈現出規模領先、龍頭帶動強勁、產業鏈條完整、產業配套完善等特點,發展后勁十足。”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瑞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區塊聚集、塊狀經濟明顯,汽車底盤附件、氣制動系統、發動機關鍵鋁部件、汽油機化油器等4類產品在各自細分行業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座椅、濾清器、同步器等5類產品在各自細分行業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前三;全市共有60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其中規上企業344家,年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6家,擁有瑞立集團、浙江瑞星化油器制造有限公司等2家單項冠軍企業,浙江戈爾德智能懸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漢博汽車傳感器有限公司、中精集團等3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經過多年發展,該產業在我市的上下游配套已非常完善,產品主要涵蓋了整車、車身附件、發動機零部件及附件、底盤零部件及附件、汽車座椅、汽車用品等約5000多個品種。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汽車關鍵零部件還涵蓋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ABS)等高端產品,不但為國內整車廠提供配套服務,還為寶馬、奔馳、通用等國外知名汽車整車廠配套。

當傳統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邁向節能與新能源時代,解決“卡脖子”關鍵問題,開展共性的公共服務,是當前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迫切需求。我市立足產業發展實際,重磅打造“科創芯”——瑞安市東新科創園,依托三大院士團隊、十大科創平臺“強磁場”,廣招海內外高端人才,助推瑞安智能汽車高端零部件產業“更上一層樓”;落地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溫州(瑞安)智能汽車零部件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建成國家汽車電氣零部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浙江省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等行業創新平臺。
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瑞安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將對標美國底特律、浙江寧波等地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為主攻方向,重點發展汽車電子、關鍵零部件制造及新能源汽車系統總成化,形成縱向關聯、整零配套的提升模式,走出一條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的新路。
據了解,根據行業估算,至2025年,瑞安汽車零部件行業年產值有望突破1000億元,規上企業年產值突破500億元。同時,力爭實現規上企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技改投資年均增長15%以上,省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數量達到30個以上;全面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規上企業研發費年均增長15%以上。
精細化工產業集群:
龍頭牽引產業騰飛,規上產值達229.9億元
新材料產業被喻為國民經濟的先導性產業,對制造產業的提質增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材料能做什么?你手里拿的塑料瓶,身上穿的有彈力的運動裝,駕駛的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外殼都是新材料的成品。如今,新材料已經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而精細化工是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產業產品種類多、附加值高、用途廣、產業關聯度大,可直接服務于國民經濟的諸多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各個領域。
近年來,我市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迅猛,細分領域取得長足進步,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2022年全市化工新材料規上產值達229.9億元,居溫州各縣(市區)第一。目前,產業主要包括聚氨酯、氨綸行業和塑料制品行業兩大類,其中聚氨酯、氨綸等多個產品在各自細分行業市場占有率居全球、全國前三。

隨著發展,我市化工新材料龍頭骨干企業實力持續增強,擁有產值超10億元企業8家、規上新材料企業39家、國家級單項冠軍(產品)4家、國家級創新平臺2家、省級創新平臺3家。特別是該產業“龍頭老大”——華峰集團,對我市化工行業發展具有絕對性支撐作用。
華峰集團主打產品為聚氨酯原液、聚氨酯樹脂、氨綸長絲、TPU等,銷往世界近100個國家與地區,其中5個系列產品產能與市場占有率穩居全球第一,4個系列產品位居國內第一,1個系列產品位居國內第二。如今,該集團內部建有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1個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和2個省級企業研究院。企業10余種主導產品獲得國家授權專利497件,發布實施國際、國家、行業等標準156件,具有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及省級新產品認定100余項。自2017年以來,集團還先后摘得4個“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3個“單項冠軍產品”和1個“單項冠軍培育企業”的殊榮,成為助力浙江打造“單項冠軍之省”的佼佼者。

如今,在華峰集團等龍頭企業的牽引帶動下,我市化工新材料產業呈現生產集中化、產品功能化、去資源依賴化、全周期綠色化等四大發展趨勢。目前,化工材料行業內的基礎商品標準化非常成熟,不同廠商間產品可以相互替代;產品除了具備基本的性能外,還具備物質分離,光、電、磁、能量儲存和轉化,生物醫用等特殊性能;可使用天然高分子結合基因工程以及通過地球上富有的資源合成高分子。此外,行業基本選用無毒無害的原料、可再生資源合成高分子材料,且實現再循環利用。
“計劃到2025年,將瑞安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一流的化工新材料產業聚集地。”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產業集群產值規模突破500億元,初步形成產學研結合緊密、產用協同良好、服務管理體系健全、自主創新能力強、特色明顯的新材料產業發展體系;新培育1個及以上國家級創新平臺、2個及以上省級科技創新載體。在聚氨酯、氨綸、可降解塑料等領域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形成一批標志性技術創新成果;培育1家300億級產值的行業龍頭企業,10家10億級行業優勢企業,8家以上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隱形冠軍企業;落地百億級華峰可降解新材料項目、新力新材料年產5.5萬噸特種工程塑料及透明尼龍的合成改性產業化項目,落地、開工、投產、達產一批億元以上新材料項目。
[記者手記]
近年來,瑞安厚植沃土,以“企業發力+政府助力”的形式,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在企業自主發力的同時,政府推出“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占地少、效益高的企業實現資源優先配置;推出優惠貸款補助,企業專注創新,政府分擔風險;建立十大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庫,以“千名干部進千企”活動為著力點,破解各類困難問題;出臺單項冠軍專項激勵政策,對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單項冠軍產品分別給予300萬元、150萬元獎勵,實施“個十百千萬級” 智能化改造行動,打造“設備改造、智能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多層次的新智造企業群體,持續推進規上企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計劃。
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針對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核心區、協同區創建要求,制定產業集群培育行動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在優質企業培育、重大項目建設、科技項目攻關、人才團隊引育、科創平臺構建等方面不斷發力,助推打造產業特色鮮明、競爭優勢突出的特色產業集群,為浙江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提供重要支撐。(通訊員 歐永春 記者 項穎)